|
|||||||
獲獎作品名稱:《畬韻古厝,民居新境》
參賽學校:廣東工業大學
參賽學生:梁永康、曹群、李仕賢、李夢瑤、李起敏、陳洽信、伍俊圣、吳優
指導教師:何嘉年、謝超、陳士哲、趙東卓、李麗娟
本項目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漳溪畬族鄉,這里是廣東省唯一的畬族鄉。1400年前,畬族先民從潮州鳳凰山遷徙至風景秀麗的粵北。他們自稱“山哈”,意為山中的客人,其傳統居所“寮”以自然材料建成,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。
建筑設計以三種理論出發,在場地中尋找鄉土建筑的新思考。分別從新建建筑與原有建筑肌理的和諧,地域主義視角,探索新舊對話三個方面進行了鄉村多代同堂的家庭民居設計,以滿足不同代際家庭成員的生活需求,確保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在這個新民居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舒適空間。
圖1 建筑效果圖
結構設計環節首先進行了結構方案的比選,運用了PKPM軟件建立了模塊化集成結構模型和普通鋼框架模型,在兩種方案均滿足建筑功能要求及結構規范要求的情況下,模塊化集成結構方案的整體指標更優。本工程結構單體為三層鋼框架結構,采用模塊化集成建筑(MIC)技術進行設計施工。在工廠內完成主體框架、內部裝修、外圍護結構等預制流程,運至現場快速拼裝。本項目的MIC方案裝配率超過85%,施工周期大幅降低,相比框架結構方案在提高生產力,促進環保等方面優勢明顯。
由于連接節點尺寸多變,半剛性力學性能存在差異,為解決此問題,引入了具有團隊自主知識產權的節點性能封裝軟件,通過連接節點關鍵參數的輸入,實現節點性能的快速預測,進而服務于結構體系的相關設計。
最終,本項目希望創造出一個既尊重傳統又面向未來的畬族新民居,讓居民和游客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,也能體驗到畬族文化的深厚底蘊。